企业新闻
NEWS
 
肺癌七种自身抗体检测试剂受到全球肺癌权威机构与肿瘤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News 新闻资讯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2019年3月30日,1500名全国健康管理专家齐聚成都,呼吁全社会关心癌症的预防与筛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副主委、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系统与参会者介绍了如何规范肺癌筛查。 肺癌筛查里程碑:美国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研究    2002年,美国开启了里程碑肺癌筛查研究,33个研究点的53454例年龄在55~74岁的吸烟者,随机分配到LDCT组或X线胸片组进行定期肺癌筛查,201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NLST随访6.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胸片相比,对高危人群进行每年1次连续3年的LD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基于NLST令人振奋的巨大获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美国胸外科协会(ATS)、美国肺脏协会(ALA)、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美国癌症协会(ACS)及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等多家美国权威医学组织于2011—2013年陆续推出了肺癌筛查指南,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LDCT肺癌筛查。肺癌筛查里程碑:英国NHS肺癌七种自身抗体肺癌筛查研究    虽然全球科学家与临...
发布时间: 2020 - 07 - 16
浏览次数:261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2019年4月27-28日,我国肺癌防治里程碑会议—“中国肺癌防治高峰论坛”在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隆重召开,1000名国内外肺癌诊治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学者汇聚中原,呼吁全社会关心肺癌的预防、筛查与早诊早治!本次会议是由肺癌领域的预防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学科专家联合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白书忠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教授、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曾强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陈良安教授、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树才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张晓菊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琪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台湾大学校长杨泮池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张群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青云教授以及全国呼吸医学领域和健康管理领域各省市学术带头人齐聚郑州,推动肺癌预防、筛查与早诊早治。中国肺癌防治健联体正式成立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肺癌防治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防治的模式、路径和技术方法,提高我国肺癌防治水平,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中华医学会健...
发布时间: 2020 - 07 - 16
浏览次数:146
肺小结节是目前呼吸领域临床关注的重点,在论坛第一天肺结节诊治(早期肺癌)新进展学习班上,大会主席白春学教授重点介绍了肺小结节良恶性辅助鉴别诊断检测“肺癌七种自身抗体”技术。上市前临床研究表明,该产品对于8mm以下的结节、8mm到20mm之间肺部结节有接近90%阳性准确率,该产品对辅助临床医生判断肺部结节是否有侵袭性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这个产品上市对于临床结合临床体征、结节影像特征对肺小结节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白教授指出,机体能在肿瘤早期产生“免疫监视”,同时免疫系统的持续信号放大功能,赋予肿瘤免疫抗体在肿瘤早期诊断上的独特优势。今年9月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撰文呼吁全球关注基于人体肿瘤免疫的癌症预防技术。肺癌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基于肿瘤免疫抗体的“液体活检”(血液免疫组化)技术,通过检测特异性肿瘤免疫抗体:MAGE A1、SOX2、p53、GAGE 7、PGP9.5、CAGE、GBU4-5七个指标,对辅助临床医生判断肺部结节是否良恶性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呼吸科张艰主任在“肺癌筛查新型体液标志物研究”对目前有可能的作为肺癌筛查潜力的技术CTC、肿瘤自身抗体、外泌体等几类技术的目前现状与前景逐一进行了介绍。张艰教授指出,对于该新型血液检测技术的机理,一个非常形象的解释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就好比人体内的警察,因为物理或者化学...
发布时间: 2016 - 11 - 02
浏览次数:2894
2016年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东湖之滨召开,32个专业领域、28个专场的近300个学术报告,全国顶级肿瘤专家齐聚武汉,为中国肿瘤防控献计献策。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症,如何发现早期肺癌,临床该如何面对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在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记者采访了201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共同完成人、国家卫计委2015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张树才教授。张树才教授,临床上遇到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对于肺小结节诊疗有时会遇到进退两难的状况,为何临床对肺小结节诊断会如此困难?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的广泛应用,临床遇到的肺内小结节越来越多,肺小结节的诊治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讨论的热点,其病因复杂、病变小,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高的难度,易误诊和漏诊,常常使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体检CT偶然发现的肺结节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这是因为,大多数此类结节都是良性的(即使是在肺癌高危人群中也是如此);而要从这些良性结节中鉴别出那些处于早期或可治愈阶段的肺癌并非易事。在临床实践中,是要避免肺癌漏诊?还是要避免非癌性肺结节患者,因不必要的侵入性活检或手术而带来的并发症风险,以及因结节的发现和评估所产生的焦虑?这些都需要临床医生仔细地权衡。张树才教授,国外目前对肺小结节的诊疗实践中,有哪些对我们有参考?美国有两个主要医学协会...
发布时间: 2016 - 10 - 18
浏览次数:574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您的随身微杂志。 肿瘤的早诊早治是提高肿瘤生存期的关键,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中华检验医学网的小编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教授。小编:王教授,您在2012年就提出“医学检验要与‘早’结缘”,在国内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严峻形势下,目前肿瘤早诊早治是提升高肿瘤生存期的关键,您如何看肿瘤检验领域的“早”?王传新教授: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全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58.6万例,死亡病例218.7万例,其中因肺癌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因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死亡人数的总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第一死亡原因。肿瘤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以肺癌为例,目前约75%的患者出现有症状并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尽管近年在化疗、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但晚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期仅4.2%。研究表明,如果在肺癌的早期阶段(Ⅰ期)进行手术切除,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达92%。肿瘤早期诊断及并早期及早治疗是改善肿瘤预后的根本出路。国外资料同样显示,美国过去30年间肿瘤5年生存率从50%提升到63%,提高的13%全是由于早期发现诊断。如何从100万个无症状人群中挑选出几十个早期肿瘤患者,这是全球医学界、全球科学界在过去30...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9
浏览次数:726
Copyright ©2005 - 2013 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滨安路688号2幢D座5层501-505室
电话:+86 0755-2955 6666
传真:0571-86658123
邮编:3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