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保罗生物B轮融资1亿元,癌症筛查领域加速Pre-科创板 7月6日,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快研发管线推动与Pre-科创板注册上市。 华夏恒天资本董事长郭勇亮、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王耀辉、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院长邵向荣、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副院长李晓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前院长)赵南明、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苏彭在杭州滨江一起启动B轮融资签约仪式。 凯保罗生物源自清华,研发创始人由清华大学生物系“师徒二人”组成。赵南明教授:清华大学前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Kevin Sun博士:清华生物本科毕业,后师从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美国顶级生物机构西南医学中心与全球知名药厂近25年全球生物研发经验。2013年初,赵南明教授、Kevin Sun博士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MBA孙苏彭三位一起在浙江杭州共同创建凯保罗生物。 “两个清华生物科学家与一个北大MBA”三个创始人,励精图治、务实内敛,8年如一日致力于癌症血液筛查技术攻关。2015年,核心产品之一“肺癌七种自身抗体”成功上市,成为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肺结节与早期肺癌血液检测的试剂盒,改变了我国传统“CT影像维度”肺癌筛查模式。2019年,凯保罗核心技术作为国家“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获...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6
浏览次数:548
肺小结节是目前呼吸领域临床关注的重点,在论坛第一天肺结节诊治(早期肺癌)新进展学习班上,大会主席白春学教授重点介绍了肺小结节良恶性辅助鉴别诊断检测“肺癌七种自身抗体”技术。上市前临床研究表明,该产品对于8mm以下的结节、8mm到20mm之间肺部结节有接近90%阳性准确率,该产品对辅助临床医生判断肺部结节是否有侵袭性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这个产品上市对于临床结合临床体征、结节影像特征对肺小结节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白教授指出,机体能在肿瘤早期产生“免疫监视”,同时免疫系统的持续信号放大功能,赋予肿瘤免疫抗体在肿瘤早期诊断上的独特优势。今年9月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撰文呼吁全球关注基于人体肿瘤免疫的癌症预防技术。肺癌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基于肿瘤免疫抗体的“液体活检”(血液免疫组化)技术,通过检测特异性肿瘤免疫抗体:MAGE A1、SOX2、p53、GAGE 7、PGP9.5、CAGE、GBU4-5七个指标,对辅助临床医生判断肺部结节是否良恶性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呼吸科张艰主任在“肺癌筛查新型体液标志物研究”对目前有可能的作为肺癌筛查潜力的技术CTC、肿瘤自身抗体、外泌体等几类技术的目前现状与前景逐一进行了介绍。张艰教授指出,对于该新型血液检测技术的机理,一个非常形象的解释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就好比人体内的警察,因为物理或者化学...
发布时间:
2016
-
11
-
02
浏览次数:2894
2016年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东湖之滨召开,32个专业领域、28个专场的近300个学术报告,全国顶级肿瘤专家齐聚武汉,为中国肿瘤防控献计献策。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症,如何发现早期肺癌,临床该如何面对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在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记者采访了201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共同完成人、国家卫计委2015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张树才教授。张树才教授,临床上遇到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对于肺小结节诊疗有时会遇到进退两难的状况,为何临床对肺小结节诊断会如此困难?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的广泛应用,临床遇到的肺内小结节越来越多,肺小结节的诊治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讨论的热点,其病因复杂、病变小,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高的难度,易误诊和漏诊,常常使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体检CT偶然发现的肺结节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这是因为,大多数此类结节都是良性的(即使是在肺癌高危人群中也是如此);而要从这些良性结节中鉴别出那些处于早期或可治愈阶段的肺癌并非易事。在临床实践中,是要避免肺癌漏诊?还是要避免非癌性肺结节患者,因不必要的侵入性活检或手术而带来的并发症风险,以及因结节的发现和评估所产生的焦虑?这些都需要临床医生仔细地权衡。张树才教授,国外目前对肺小结节的诊疗实践中,有哪些对我们有参考?美国有两个主要医学协会...
发布时间:
2016
-
10
-
18
浏览次数:574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您的随身微杂志。 肿瘤的早诊早治是提高肿瘤生存期的关键,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中华检验医学网的小编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教授。小编:王教授,您在2012年就提出“医学检验要与‘早’结缘”,在国内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严峻形势下,目前肿瘤早诊早治是提升高肿瘤生存期的关键,您如何看肿瘤检验领域的“早”?王传新教授: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全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58.6万例,死亡病例218.7万例,其中因肺癌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因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死亡人数的总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第一死亡原因。肿瘤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以肺癌为例,目前约75%的患者出现有症状并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尽管近年在化疗、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但晚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期仅4.2%。研究表明,如果在肺癌的早期阶段(Ⅰ期)进行手术切除,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达92%。肿瘤早期诊断及并早期及早治疗是改善肿瘤预后的根本出路。国外资料同样显示,美国过去30年间肿瘤5年生存率从50%提升到63%,提高的13%全是由于早期发现诊断。如何从100万个无症状人群中挑选出几十个早期肿瘤患者,这是全球医学界、全球科学界在过去30...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9
浏览次数:726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肺癌确诊人数达73.3万,因肺癌导致死亡的患者有61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是我国负担最重的肿瘤。为加强青年医师队伍培养和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传播肺癌防控新理念,推广和普及肺癌诊疗新技术,规范肺癌诊疗行为,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办,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和胸外科学系协办,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和中国癌症基金会的大力支持的“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大会”于2016年9月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内、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国的胸外科和肺癌防治领域著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内容全面而与时俱进,由早诊篇、精准篇、外科篇和内科篇组成。 支修益教授、刘德若教授、王长利教授 吴宁教授、Pierfillipo Crucitti教授、Rafael Molina教授、姜格宁教授 早期诊断对降低肺癌死亡率,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早诊篇中,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吴宁教授对“中国肺癌筛查项目”做了详细介绍。目前国内肺癌筛查项目已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因缺乏大样本、前瞻性筛查、随机筛查成本获益分析的循征医学研究数据,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形势依然严峻。对于肺癌早筛,目前已明确低剂量CT筛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但目前仍不够规范。而由于免...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7
浏览次数: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