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东湖之滨召开,32个专业领域、28个专场的近300个学术报告,全国顶级肿瘤专家齐聚武汉,为中国肿瘤防控献计献策。
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症,如何发现早期肺癌,临床该如何面对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在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记者采访了201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共同完成人、国家卫计委2015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张树才教授。
![1.png 1.png]()
张树才教授,临床上遇到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对于肺小结节诊疗有时会遇到进退两难的状况,为何临床对肺小结节诊断会如此困难?
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的广泛应用,临床遇到的肺内小结节越来越多,肺小结节的诊治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讨论的热点,其病因复杂、病变小,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高的难度,易误诊和漏诊,常常使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体检CT偶然发现的肺结节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这是因为,大多数此类结节都是良性的(即使是在肺癌高危人群中也是如此);而要从这些良性结节中鉴别出那些处于早期或可治愈阶段的肺癌并非易事。在临床实践中,是要避免肺癌漏诊?还是要避免非癌性肺结节患者,因不必要的侵入性活检或手术而带来的并发症风险,以及因结节的发现和评估所产生的焦虑?这些都需要临床医生仔细地权衡。
张树才教授,国外目前对肺小结节的诊疗实践中,有哪些对我们有参考?
美国有两个主要医学协会推出肺小结节管理指南,这两个协会是Fleischner 协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这两个协会而在偶然发现的实性和半实性肺结节的危险分层,影像检查,微创诊断技术,以及最终的手术选择方面,上述两个指南的推荐建议都有定期的更新。
Fleischner 与 ACCP肺小结节指南的核心是对肺小结节诊疗三步法,第一步是评估这个肺小结节肺癌概率,也是肺小结节危险分层,第二步是评估患者进行侵入式评估或手术的可能性,第三步是临床与患者共同做决策。
Fleischner 与 ACCP肺小结节指南结节的恶性概率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即:低概率(<5%),中间概率(5~65%)和高概率(>65%)。
这个评估根据临床体证、年龄、吸烟史、结节影像学评估等综合由医生做决定,主要依赖医师经验判断。根据这个评估决定是否随访、随访频率与周期、是否要进一步侵入检查、是否需要做手术,但这是一个复杂的决定,对于全球临床来说,都很难做到绝对100%准确的决策。
张树才教授,目前通过血液层面评估肺小结节良恶性我们有什么进展吗?
今年第 13 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有一个共识,CTC与CtDNA用于肺癌早期诊断还仅限于科研探索阶段,这两个技术离应用肺小结节还仅限于科研探索。
201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七种肺癌相关抗体检测,这个产品上市对于临床结合临床体征、结节影像特征对肺小结节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胸科的手术不像阑尾切除那样,它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率虽不高,但有时甚至可以致命。假设患者确诊为肺癌,我们可以冒风险一试,但如果最后切下来是良性疾病呢,又恰好发生了合并症导致患者出现意外呢?
所以,Fleischner 与 ACCP肺小结节指南的核心是对肺小结节诊疗三步法,第一步是评估这个肺小结节肺癌概率,也是肺小结节危险分层,第二步是评估患者进行侵入式评估或手术的可能性,第三步是临床与患者共同做决策。
即使从全球的医疗技术水平来看,这个决策也是复杂的决策,尤其是第一步评估肺小结节危险分层,是整个决策的重要基石,正是因为这个评估非常困难,不同的临床医生根据经验会有不同的评估判断,肺癌七种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对于临床能提供重要的信息提示,帮助临床一起共同对肺小结节进行危险分层。
张树才教授,在本次大会上,您作了'肺癌早期筛查路径的现状与未来'报告,对于中国肺癌早筛路径的确定,您怎么看?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约有429.2万癌症新发病例与281.4万例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是最为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死因之首。很大一部分肿瘤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临床治愈的机会。如果能够实现通过血液检测在早期诊断出癌症,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与家庭,可以降低晚期癌症带给国家沉重的医疗负担。
目前全球肺癌早期筛查有两大技术途径,一个是影像学技术,另一个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技术路径以美国为代表。基于剂量螺旋CT的筛查较高的假阳性率、多次累积辐射暴露致癌风险与假阳性结节带来的过度医疗,(例如,是否一个人从45岁开始,到75岁连续30年每年CT辐射暴露体检?)也引起全球对于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很大争议。
目前全球肺癌早期筛查另一个技术途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血液中分子生物水平上的改变进行检测,该技术路径以英国NHS在2012年的七种肺癌自身抗体筛查研究为代表,从血液里发现早期肺癌,也是液体活检中的努力方向,发展迅速。
由于中国肺癌流行病学的特点有其自身规律,中国医疗发展水平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肺癌筛查路径的确定,不能照搬某一国的指南或路径,应多学科协作,建立国家肺癌筛查和早诊平台,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肺癌筛查研究,为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防治策略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