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NEWS
 
肺癌七种自身抗体检测试剂受到全球肺癌权威机构与肿瘤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News 新闻详情

华西李为民院长:规范肺癌筛查,推动早筛早诊

日期: 2020-07-16
浏览次数: 261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2019年3月30日,1500名全国健康管理专家齐聚成都,呼吁全社会关心癌症的预防与筛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副主委、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系统与参会者介绍了如何规范肺癌筛查。 华西李为民院长:规范肺癌筛查,推动早筛早诊


肺癌筛查里程碑:美国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研究

    2002年,美国开启了里程碑肺癌筛查研究,33个研究点的53454例年龄在55~74岁的吸烟者,随机分配到LDCT组或X线胸片组进行定期肺癌筛查,201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NLST随访6.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胸片相比,对高危人群进行每年1次连续3年的LD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基于NLST令人振奋的巨大获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美国胸外科协会(ATS)、美国肺脏协会(ALA)、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美国癌症协会(ACS)及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等多家美国权威医学组织于2011—2013年陆续推出了肺癌筛查指南,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LDCT肺癌筛查。

华西李为民院长:规范肺癌筛查,推动早筛早诊


肺癌筛查里程碑:英国NHS肺癌七种自身抗体肺癌筛查研究

    虽然全球科学家与临床专家在过去30年针对肺癌早期检测的各种技术进行攻关,基因检测、CTC、ctDNA、呼气检测等各种新技术在媒体上层出不穷,但很少有技术能真正在全球临床上运用于早期肺癌检测,在2012年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分子技术在政府层面被考虑应用在肺癌筛查项目之中。    

华西李为民院长:规范肺癌筛查,推动早筛早诊 

正确认识肺癌筛查漏检率:定义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高危人群

    李为民教授介绍,肺癌筛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在全球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肺癌做不到100%早期发现,肺癌筛查的利弊、谁来筛查、如何定义高危人群、医生如何跟体检人群进行共同决策、如何进行操作以及如何处理异常结果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全社会需要科学认识肺癌筛查“漏检率”。

    漏检率的一个重要平衡在于高危人群的定义,高危人群定义越宽泛,漏检率相对较少,高危人群定义越严格,漏检相对较多。如果全社会对漏诊率苛求,会造成过度检查、过度诊疗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精准定义肺癌高危人群,运用新型生物指标(肺癌自身抗体)定义肺癌筛查高危人群,是我们推动肺癌筛查的重要工作方向。

 华西李为民院长:规范肺癌筛查,推动早筛早诊 

科学解读筛查结果:不仅看当前影像状态,更需要看生物前瞻性趋势

    自1895 年伦琴发现X 射线以来,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医学诊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医学诊断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传统影像学主要依赖非特异性的成像手段进行疾病的检查,如不同组织的物理学特性(如组织的吸收、散射、质子密度等)的不同,或者从生理学角度(如血流速度的变化)来鉴定疾病,显示的是分子改变的终效应,不能显示分子改变和疾病的关系。因此,只有当机体发生明显的病理或解剖结构的改变时才能发现异常。虽然图像分辨率不断提高,但是若此时发现疾病,已然错过了预防治疗的最佳时机。肺部防癌管理的策略,不能“坐等”临床症状出现再“病急乱投医”或才想起健康管理,不能“坐等”出现结节再就医或健康预防,不能一味焦虑地“坐等”肺结节的CT的前后变化、“倍增”后再医学决策,影像与分子两种手段联合应用、两种手段综合评估,是我们早筛早诊未来方向!

 华西李为民院长:规范肺癌筛查,推动早筛早诊


    然而,生物分子检测,例如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在我国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有望在分子水平发现疾病或癌前病变,真正达到早期预防或早期诊断。当我们解读肺癌筛查检测结果,不仅需要看当前影像状态,更需要考虑分子病变的前瞻性;当影像还没有出现“倍增”,肺癌自身抗体指标为阳性,需要将宏观影像特征与微观生物层面的前瞻性趋势双向解读,帮助检查者提前进行健康管理进行预防,或提前进行决策,而不能简单定性为“假阳性”。


科学评估肺结节:影像与分子双向评估

    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的广泛应用,临床遇到的肺内小结节越来越多,肺小结节的诊治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讨论的热点,其病因复杂、病变小,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难度高,易误诊和漏诊,常常使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随访”是目前临床常规肺结节管理策略, 国外学者Hesegawa研究肺癌低剂量CT筛查, 发现CT上密度不同的结节其肿瘤倍增时间不同:纯磨玻璃结节为813天 , 混合密度结节为457天 , 实性结节为149天 ;吸烟者的肿瘤倍增时间为292天 , 而不吸烟者为607天, 显示吸烟可显著加速肿瘤生长。

    从全球医学发展来看,生物学与影像学双向评估肺结节性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015年美国胸部肿瘤年会公布一个研究表明,肺癌七种自身抗体联合影像风险模型,有97%阳性预测值。生物蛋白能时刻反应机体的性能,微观层面信号,尤其肿瘤细胞的安静或活跃与否,反应肿瘤细胞的向远处转移的能力,反应结节未来的“侵袭性”或“惰性”趋势,对于评估结节是否“容易恶变”有重要价值。


华西李为民院长:规范肺癌筛查,推动早筛早诊

    

    李为民教授呼吁,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肺癌死亡率占所有癌症的四分之一,推动肺癌早筛早诊,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与家庭,可以降低晚期癌症带给国家沉重的医疗负担肺癌筛查,刻不容缓!


Copyright ©2005 - 2013 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滨安路688号2幢D座5层501-505室
电话:+86 0755-2955 6666
传真:0571-86658123
邮编:310053